据中国部分史籍记载,匈奴人是夏朝的遗民。《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山海经·大荒北经》称:犬戎与夏人同祖,皆出于黄帝。《史记索隐》引张晏的话说:“淳维以殷时奔北边。”意即夏的后裔淳维,在商朝时逃到北边,子孙繁衍成了匈奴。还有一说认为,移居北地的夏之后裔,是夏桀的儿子。夏桀流放三年而死,其子獯鬻带着父亲留下的妻妾,避居北野,随畜移徙,即是中国所称的匈奴。
在3世纪末,这个几乎消失了的民族,或者一个新兴的草原民族,突然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内,东征西讨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帝国。在欧洲文献里他们被称为匈人(Hun),中文又译匈奴人。匈人于350年左右进入了欧洲,随后在称为巴兰比尔王的领导下开始了他们的征服战争,第一个目标便是当时称为阿兰的伊朗人国度。
450年,阿提拉转而进攻西罗马帝国,他带着大约十万名战士渡过了莱茵河。在向前推进的一百英里内,匈人军团洗劫了位于现今法国北部的大部分村庄。罗马将军阿提纽斯组织了一支高卢罗马军团以抵抗正在围困奥尔良城的阿提拉。在查隆丕尼的大决战中,阿提拉终于被打败。尽管匈人的战力没有被完全毁灭,这埸战役被认为是历史上最具决定性意义的重大战役之一,它阻止了整个基督教的覆灭和游牧民族控制欧洲的后果。
453年,阿提拉骤逝,据传是在迎娶日耳曼公主的第二天被发现死于动脉破裂(参见阿提拉)。在失去了强有力的领导人之后,曾经称雄一时的匈族帝国面临着崩溃的边绿。异族的奴隶纷纷起来反抗,不同的派系为了争夺统治权而激战不休。匈族帝国最终由于汪达尔人部落等新敌人的入侵而灭亡,从历史的长河中消逝不见了。
阿提拉死后,他的后裔退至顿河口,分裂成两部,库特利格尔匈牙利,乌特利格尔匈奴(曾经与西突厥可汗达头联手围攻克里米亚的刻赤),他们互相攻击,最后存在至保加尔人到南俄时期。保加尔人被认定与库格利格尔匈奴有关,他们是楚瓦什人的祖先。公元453年阿提拉死后,匈人退到匈牙利一带。后来又往东退到乌克兰的西南部。其子衣尔纳克(Irnak)在南俄草原顿河一带活动。这时候东罗马史料中已改用保加尔国(Bulgharei)来称呼Irnak政权了。
有人认为今天的匈牙利人与楚瓦什人就是匈人的后裔,这个问题现在仍是个疑问。